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文化
学习先进 借鉴经验 深入推进城市供水改革与创新
来源:集团赴瑞士考察团组
发布时间:2016-12-21
浏览量:2109

 

    2016年8月15日,在陕西省水务集团的组织下,我们一行五人赴瑞士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学习考察活动。先后到日内瓦、洛桑、伯尔尼等几个城市,重点参观考察了该国的城市供水和水力发电情况,我们边参观边学习,边讨论边思考,外方先进的管理运营经验以及科学性、创新化的举措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们深深震撼,身为供水人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扑面而来,新思路、新动力油然而生。此次学习考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收获颇丰,达到了预期效果。

    

    一、学习考察基本情况

   

    (一)瑞士总体印象

    

    瑞士是一个多山内陆国,人口730多万,区域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2%,全境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有“欧洲屋脊”之称。在瑞士有欧洲之巅的著名的阿尔卑斯山和汝拉山,占国土面积70%,地势差异明显,因而气候差异较大,同时受地中海季风影响,年降雨量大,水量充足。

 

    瑞士历史悠久,古老设施保存完好,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厚重,具有持久的潜力。境内的三大著名湖泊日内瓦湖、卢塞恩湖、苏黎世湖紧密相连,水源充沛,且水源保护措施得力,享有“欧洲水塔”之美誉。该国的两大支柱产业非常发达,一是由国家扶持的畜牧业,我们所到之处几无荒地,全部被牧草覆盖,收割为机械化操作,牧民采取集中养殖的方式,有力地保护了植被,涵养了水源;二是葡萄种植业。瑞士有着上百年的葡萄树,栽植有序、管理良好,为葡萄酒酿造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二)水力发电情况

 

    按照考察行程安排,我们首先接触到的是距日内瓦城80公里处的一个小镇上的水电站,通过实地参观、听外方介绍、看专题片以及通过随行翻译进行的与对方的交流,对他们的现状,即管理体制、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了了解和认识。它是一个可以供5万多人生活、生产用电所需的水力发电站,隶属于瑞士知名的特朗斯集团。该水电站水位落差160米,共有三套发电机组,年销售额800万瑞士法郎,站内布局合理,干净整洁,环境优雅,整个运行仅有4名员工全线操控和维护维修,现代化程度、自动化水平和效率都非常高。

 

   (三)城市供水情况

 

    在本次考察中由于没有安排与城市供水单位的直接接触,为了了解城市供水情况,我们就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在走街闯巷观察了解市政公共用水情况,并不失时机的与当地居民及城市供水服务者进行交流。 我们了解到,该国的供水公司由当地政府统管,有着严格的涉水管理法规和制度,境内水源保护好、水量充沛、水质优良,水处理技术已相当成熟。供水公司遍及26个州,供水公司的自来水全部达到直饮水的标准,严格执行欧洲直饮水的“国际标准”,国际水协提出供应洁净的自来水,而瑞士政府提出,分分秒秒要供应洁净的水。在瑞士,供水水质从源头抓起,所有水源地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全方位封闭,水厂高墙叠立,防护设施齐全严密,由于水源保护到位,供水设施先进,为安全供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过瑞方接待人员提供的相关资料,我们了解到了他们先进的水处理工艺,共分为7个步骤,分别是:(1)原水收集,即原水收集在40米深的湖内,水体中包含细菌、显微藻类和其它悬浮物,湖中装有隔栅过滤器,防止鱼类从收集的水中通过;(2)预氧化,即在混凝工序前,投加氧化剂,用以去除原水中的有机微污染物、臭味,以及起到助凝作用;(3)酸化,它可以提高絮凝效果,特别是在春天,当湖中的水成为弱碱性时更具有有效性;(4)沉淀,即用重力来去除有机矿物或微藻等悬浮物;(5)臭氧氧化,这一过程的主要作用是摧毁目前在水中的任何病毒和细菌,从而改善水的口感、气味,并进行有机物的分解;(6)活性炭过滤和消毒,即通过筛选器消除任何残留的臭氧和吸收臭氧中分解的有机物;(7)中和,这是重新建立水平衡破坏的程序处理阶段,可以将少量的消毒剂加入水中,通过客户保证其细菌质量的权利。(8) 让水一直流动,保持水的鲜活度。由此可见,瑞士在供水水质方面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科学先进的水处理工艺无疑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此外,瑞士的供水服务非常人性化,凡是在公共场所,随处可见直饮水点。对日内瓦、洛桑、伯尔尼三个城市进行供用水情况的走访中,我们了解到,26个州目前直饮水已全覆盖,整个城市供用水处于“活水”状态,即管网末梢处于长期流动中,工作人员定期、定时清理直饮水设施周围的卫生。直饮水流出的水质非常干净卫生,过往游人可以随时饮用,流出的多余水则可以做消防用水。通过街头走访,我们进一步了解到:由于国家支持力度大,瑞士市民的饮用水基本不用掏钱,即冷水无水表,实行全免费;热水则以整栋楼为单位,以相应的定额作为标准,超出部分按类似我国“阶梯式水价”的模式进行收费。所有居民对水资源格外珍惜,保护意识也非常强。值得一提的是,该国对瓶装水的水质要求更是相当严格,价格自然也是非常的昂贵,被称之为“比牛奶还贵的水”。

 

    二、学习考察的收获启发

 

    此次考察中,我们通过到水电站与供水公司实地参观、观看视频、走访当地居民等方式,对瑞士的城市供水状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自动化程度高。在前述水电站的参观中,仅仅4人就全部掌握了电站的运行管理,其设备的现代化水平与自动化程度之高,令我们深深叹服。反观我们目前的供水系统,生产运行的科学化、自动化水平还远远不足,在今后系统的调度运行中,可以尝试加强全方位监控,即把整个供水系统的实际压力值、水质指标等,遥测到调度室,以便值班人员,适时调整水质水量。

 

   (二)水处理工艺非常先进科学。目前我国城市供水的水质标准指标主要看以下三类:一类是细菌指标;二类是有毒有害物质指标;三类是感官性指标。想要提高水质标准,传统工艺难以达到标准要求。而瑞士在水处理工艺方面,通过前述7个步骤,使水质达到了更高的标准。为此,我们必须改进传统工艺,引用前沿科技,采用新的制水工艺技术,方能提高出厂水质,降低出厂水浊度,细菌、有机物,同时也降低用氯消毒所带来的副产物。与此同时,还可以建立完善的水质在线连续监测系统,应用各种先进的水质分析仪器,以实现对原水,处理过程中的水和处理后的水进行不间断监测。采用科学的计算和应用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

 

   (三)水源保护到位,居民惜水护水意识强。在考察中我们了解到,其供水水质从源头抓起,所有水源地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全方位封闭。因有力的措施,完备的设施,为饮用水水质安全提供了绝对保障;作为文明发达国家,我们在街头与市民的交谈了解中还得知,该国居民普遍有着保护珍惜水资源的强烈意识。在我国,水资源保护近些年来虽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已取得不少成绩,但在饮用水水源的保护上尚有疏漏,尤其一些欠发达地区,力度和措施显然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管,管理制度与体系不够健全。此外,在搞好供水生产的同时,需进一步加大宣传《水法》及《供水条例》等涉水法制力度,全面提高全民的自觉节水、惜水、护水意识。

 

   (四)政府统管供水,各州负责,整体推动发展,走集团化的道路。

 

    三、对今后工作的思考

 

    通过几天的参观考察,我们对瑞士几个城市整个的供水管理体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我们当下的供水工作还是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的。目前,全省各地水资源状况参差不齐,原水取水模式及水处理工艺不同,运营管理方式不同,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因此加快水务一体化进程,改变部分城市水源地管理中体制混乱、责权不清、效率不高的局面迫在眉睫,全省各市、县走集团化发展无疑是必由之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开辟投融资渠道,加大对水源地基础设施的投入,对划定保护区作好日常监管工作,加强对城市地下水的涵养,通过种种举措,以确保城市供水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省水务集团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全省范围内统一的供水管理模式,各供水企业才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为建设西部强省提供更好的水保障、水支撑。对于我们各供水子公司来说,在今后的发展中主要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学习先进技术,掌握和大胆运用先进技术。积极捕捉国内外同行业先进的生产技术,改进供水工艺,使水处理技术的革新、优化、升级,更好地提高供水安全保障;

 

    二是要有打造百年千年工程的决心。加大管网的建设投资,做到规划超前、科学合理布局,使其更具实用性和前瞻性,既能很好地适应目前城市之需,又能满足后期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 ;

 

    三是进一步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和节水意识。严格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办法,广泛进行社会化宣传,引起全民重视,从而全面提高全民的护水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四是培养和建立供水专业人才机制。加强供水专业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强化人力资源保证,提高企业的综合生产技术能力。

 

    此次瑞士学习考察,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也清楚的认识到我们与瑞士供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我们将认真学习梳理总结,以此次学习考察为起点,进一步学习先进,借鉴经验,在尽职本岗工作的同时,多思考多实践多创新,找出问题,破解难题,勇于实践,尽快缩短差距,促进供水工作的优化升级,为早日实现与国际技术的接轨,共同努力把集团的 “五年进入500强”和“水质达到国际标准”目标变为现实 。

 

特此报告

 

 

    赴瑞士学习考察组组长:焦凤雄

 

    赴瑞士学习考察组成员:王发民  张天河  陈让民  王琼  

  编辑:  责任编辑: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