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美丽的洽川景区东5公里处,虽地处偏僻,缺少繁华,但我依然热爱我的家乡,它四季分明,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是宜居养生的宝地。
一直以来,我闲来无事,总爱胡思乱想,我到底来自何方。问了很多同伴,有的说来自天上,有的说来自小溪,有的说来自山谷,还有的说……众说纷纭,多年的追寻始终无果,我困惑、迷茫了……我到底来自哪里?谁能告诉我?
近些年来,我家边修了沿黄公路,不远处还有高铁经过,家乡一下子热闹起来。曾几何时,望着逐渐“繁华”的家乡,我心不安份起来,对我“前世” 渊源更加渴望,也突然萌生了去城市闯荡的想法。我想,就我的价值,应有更好的未来。
等呀等,终于有了机会。随着轰鸣的机器声,我跟随同伴一同乘坐管道“高铁”,经过10分钟的旅行来到了供水一级站。水源地距一级站0.62公里,座落在申西村西南山角下,是一个占地5亩的小院子,南边有一排崭新的宿舍,中间是我800立方米的房屋,西边高大的机房装有3台315千瓦的机组,每台每小时供水300立方米,它们是我走向未来的动力源泉。院子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几棵垂柳给平静的生活带来了几分生机。听同伴讲,为了我们实现“进城”的愿望,这里的刘站长从中专毕业就被分配到这里工作,已工作20余年了,从毛头小伙变成了半老头。还听说,这个站全是青一色男子汉,平均年龄45岁,我听后赞叹不已。他们为我们付出了青春年华,辛苦了。
在一级站短暂停留,我又开始了新的旅程。
下一站是新池镇宋家庄二级站。这一段5.7公里,扬程高达231米,这需要一级站提供强大的管道动力。最险一段就在一级站后1:1.75管坡段,听说这一段曾经给同伴留下深刻记忆。由于管道老化,10年前,每一天都可能会爆管,不知多少同伴都没有跨过这道坎,理想停在了现实面前。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管清水向东流。对于“前辈”,我是幸运的,2010年原申都供水指挥部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争取多方支持,投资560万元, 1:1.75段才更换成可保50年无忧的优质钢管,为我们解决了老大难问题,彻底改变了受苦受累又流泪的局面。这一段路程虽费神受累,但我的旅行却从容而坦然。跨越这一段,人生将由此升华,我从深沟走向平原,这是生命的转折。
风云变幻,命运多舛。今年6月18日晚上,我的理想被定格在了刚到平原的第一个村庄---南顺村。平处好行路,但多年不遇的事情发生了,我们乘坐的¢600型水泥管道开裂了,同伴倒在了半路,我又是幸运的。我还清楚的记着,那晚凌晨1时43分来了几个人,他们为我的前程规划着,同伴以德报怨,为了“报复”,给他们甩了一身泥。事实证明,同伴们错了。他们为了拯救我们,最后召集了30多人,还开来吊车、铲车等工程机械。经过18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才为我们打通了生命通道,还听说他们的上级领导从西安冒高温赶来指导鼓劲。这一切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人心都是肉长的,抢修员年长的有50多岁、年轻的才20岁左右,为了我们,他们吃在工地,住在工地,脸上的汗水始终没有停过。我再次被他们深深的感动了,心想,只有实现理想,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
6月18日晚上8时左右,我又开始新的旅程。经过1小时30分钟的艰难爬涉,终于到了二级站。二级站地处新池镇宋家庄村东北角,占地3600平方米,院内单一古铜色的建筑,进门左手是两排已建成20余年的砖瓦房,虽旧但大家都能布置大方,不大方也不行,原因是姚站长是个“历害”人物,每周检查时竞说:“我们设施比其他站差些,但精神不能滑坡,环境必须整洁”。机房也一样,虽简但美,多次接受社会各界检查时都受到肯定。我住在院里中间800立方的大房子里,房子冬暖夏凉,是个好地方,房子顶上还开了四个天窗,但都锁着,只能近观不能接触,我们是受保护的,待遇还不错吧!突然听到几个人在机房说话,我行近一看,几个人光着膀子,手里拿着扳手,冒着40度的高温在修理机泵,望着他们战斗场景,我暗自伤神,独自落泪,反复的想,生活到底为了什么?
旅行虽美也苦,我到二级站累了,想休息,这一觉竟睡了5个月,不知多少同伴都已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我的惰性、意志不坚定,白白浪费了一年中最好的时光,我懊悔,发誓立长志,不再虚度光阴。12月7日我再次打起精神,从容出发。
在二级站,一些同伴被变频泵分流到了临近村庄,但我不想去村庄,我的理想是去城市。
要去的下一站是坊镇街西的嘉德村三级站,这全靠二级站的7台90千瓦机组来实现,距三级站6.9公里,这一段地势平缓,全是¢600灰色的水泥管道。心里话,我最怕这段旅程,细想“最危险是最安全的”这句话,也说明了最平坦却是最危险的,我如履簿冰。路过贺家庄村口时,听见一阵杂乱声音,一打听得知,原来是正为我们铺筑新的“高铁”管道。还听说全程14公里渗漏老化主管道及泵站改造项目已被省水务集团列入工程计划,总投资4464万元,预计2018年底完工。我兴奋极了,多年的夙愿将成为现实,将来的同伴们将实现全段绿色、安全、舒适的旅行。
2个小时的旅程,我见到了传说中的二层小洋楼,西边还有一个球场,球场两边栽着整齐的法桐,我迅速判断,这就是城市了,我大喊:“理想实现了,到城市了”,“别喊,井底之蛙,没见过世面,这是三级站”。听同伴这么说,我细看,门口左手建有雄伟的机房(装机6台90千瓦),中东位置还有像一、二级站同样的房子。这时才恍然醒悟,怪不得二级站站长说他们设施条件差,原来如此,确实大不一样。我环顾四周,定睛一看,发现院子东南角有几个职工正在辛勤劳作,一个大个边劳动边说,明年要增加种类,把大家的菜蓝子搞的更丰富,现在平整土地是关键。旁边年轻同志说:“梁站长,没嘛哒”。
在三级站我已嗅到了城市的味道,这是距梦最近的地方。
三级站距新城水厂5.9公里,这一段去年已更换了球墨铸铁管,路程平坦,是最安全的一段管道“高铁”。告别分流到镇村的同伴,伴随过往车辆,2小时就到了新城水厂。
一到水厂,我傻眼了,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我住的房屋更大了,整整三个大房子,调蓄量6000方,前边还矗立着一栋五层大楼,很是壮观。
听年长同伴讲,前边大楼是为我们服务的,共设有综合科、财务科、项目办、企管科、生产运行科、质检稽查科等科室,看似科室设置与我无关,其实它们之间环环相扣,配合密切,分工明确,没有谁,我进城的理想都不会实现。其中质检稽查科相当于我们的“医院”,它严格对我进行日检、周检、月检、年检,确保我身体106项指标合格,达标出厂。我还清楚的记得被请进水质化验中心时的紧张心情,我仔细打量着“医院”,毕竟谁都怕进这里,每个人都对医院充满敬畏。在水质检测中心的各类资料及墙面上张贴的各项数据中终于弄明白了一直以来困绕我“前世”的问题。
我的家--洽川申西村水源工程,建成于1997年,管线全长18.5公里,日供水设计能力为2.05万立方米。主要以380澳灰岩溶水为水源,埋深350米左右,补给水源充足,水量稳定,水质较好,PH值为7.5,水中氟化物在国家规定范围内偏高,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富含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还知道了我还有一个好兄弟--项村水厂,它建成于2010年,扬程120米,距新城水厂3.8公里,日设计供水能力1万立方。它以红旗库为水源,属地表水,不足是水质耗氧量偏高。2012年5月合阳县政府决定将项村水厂划拨供水公司,实现两水并网,这将大大提升城关镇区域及县城的供水保障能力。从此有项村水厂好兄弟的陪伴,我生活不再孤单。
虽然与项村水厂并网成为真正的一家人,好兄弟,但兄弟间初见时摩擦不断,水质检测总是不理想,经过多次实验,又邀请省上权威水质专家精心指导,将我与项村水源掺兑混供,科学配比,实现了两水优势互补。我们两兄弟扬长避短,既克服了我水质氟化物偏高的不足,又改变了项村水质耗氧量偏高的问题,经检测达到优质自来水标准,合阳县成为渭北地区使用“380”水系提升水质的第一县。成绩的取得是我们兄弟俩团结协作、友好合作的结果。
说到这,你们可能已明白了我的前世及今生的生活轨迹,我没有高贵的出身,只是一滴普普通通的水,我形成于大自然,聚集于洽川大地,为理想一路高歌,不知多少人为我的理想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千百年来,人们都引用古哲人老子的四字名言“上善若水”来歌颂我、赞美我,但我一路走来,已被供水人“阳光自信”工作状态深深的打动和感染了,想想如果没有省水务集团的正确领导,合阳政府的大力支持,合阳供水人“独开水道也风流”的坚忍精神,我只会是洽川地下一滴平常的水,理想将无从谈起,更愧对“上善若水”的美誉。在此,我对帮助我实现理想而无私奉献的供水人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和感谢,他们才真正配得上利万物而不图回报!终于明白了我的“进城”理想其实就是奉献自己,服务群众,这可能才是被誉为“上善若水”的根本原因吧!想到这,我已热泪盈眶,激情满怀,本着不忘初心,义无反顾的勇气和责任,将全心追随“进城大军”,实现自我价值,奔向美好未来。
编辑:杨美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