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水务集团确定的质量效益“管理年”,同时也是丹凤县供水公司取得效益突破、提质增效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县供水公司按照集团的工作部署,围绕集团董事长王瑜在2016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完成各项任务,以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措施,更有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为集团供水市场化22个市县中唯一一个盈利的供水企业,在集团供水市场化推进过程中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一、管理服务靠前,市场化供水初见成效。按照集团提出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工作思路,县公司领导班子不断转变思想认识,优化服务水平,推动企业改革,公司把工作重点大幅度前移,集中领导、技术、资金投入,整合重点集镇现有资源,不断延伸供水管网,扩展供水服务,方便用户需求,加快供水市场化进程。其中县城区域内已实现供水管网全覆盖,供水人口达到6.7万人,预计2020年可达到10.8万人。由于农村区域供水设施主要战线长、村民加之居住不集中,投入不足,建设质量差,管护不到位,造成农村供水落后、小型、分散、简陋,水源不稳定,自来水普及率很低,特别是建后管理长效机制很不完善。因此,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提高农村区域自来水普及率也是完成市场化供水的重要一步。县公司超前安排,精心组织实施,于今年上半年已完成县城周边六个重点集镇的供水业务接管工作。有望在2017年6月底完成对全县16个重点集镇供水业务接管工作,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服务民生社会公益责任担当作用。
二、狠抓工作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县公司从实际出发,始终把服务民生作为第一责任,从基础设施建设着手,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协调,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有力促进了一批工程项目建设落地。为了改变城东水厂原来的水处理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用水高峰时段供水需求,于今年6月启动了城东水厂扩建工程,使水处理能力由5000t/d提高到25000t/d,计划投资5800万元,已完成投资500万元,完成管网安装1千米,外围挡土墙建设已经完成,2017年6月底建成后,可满足丹凤县城及周边集镇用水需求。今年内增加城区2#应急井和商镇应急井的水处理设备,进一步扩大供需和水资源储备能力。由于供水管网老化严重,县城供水管网升级改造总长度8千米,已完成7.2千米,完成后达到城区与商镇供水管网的连通,形成供水互补,发挥整体功能,保障群众安全正常用水。为了解决县城供水的长期稳定水资源储备能力,启动修建青峰水库、石槽沟水库,其中青峰水库投资25000万元,已完成可研报告编制上报待批,预计12月底前举行开工典礼,石槽沟水库计划投资15000万元,技术评审已通过,正在等待批文。水务信息大厦用地、审批按规定办理各类手续全部到位,已进入设计调研阶段。应急水源工程计划投资1900万元,已完成投资600万元,水源井已建成投入使用。丹北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调水隧洞工程计划投资2300万元,已完成地勘及地形测量,预计十二月底举行开工典礼。古城岭光伏发电工程计划投资1700万元,现已完成可研报告编制,供电方案已通过评审。商镇应急水源工程计划投资500万元,已完成投资200万元,以实现临时供水。这些重点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服务民生的能力,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三、强化经营管理,提质增效成绩显著。县供水公司在省水务集团接管之前,一直是自给自足,每年只能从政府获得少量的财政补贴,收入也只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甚至亏损。省水务集团接管之后,县供水公司迅速转变思想,按照集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工作思路,公司管理层以身作则,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包抓项目,制定目标管理,任务分解到科室班组,实行全员出勤,定岗定责,绩效挂钩,奖惩到人,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增强企业活力,迅速扭转了过去成本高,效率低的状况。在这一年里,企业的经营效益日益显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截止今年10份完成供水量150万吨,产值达到700万元,预计年底供水总量可达到180万吨,同比增长50万吨,综合收入可突破900万元。水费回收率达96%以上,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5%以内,供水量与售水量比去年同期增长60%,水质监测达标率达95%以上。今年县住建、市政部门对县城道路、雨污分流等市政工程投入力度加大,许多县城供水管网被拆除,公司积极申请政府对恢复损坏拆除管网项目予以立项,由公司安装队承接管道安装工作,预计可安装工程造价800万元,公司可收益80万元。二是公司品牌效益得到提升。良好的形象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传统的自来水公司在人们眼里只是一个搬运工的角色,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形象。自今年以来,县供水公司重视品牌建设,加强宣传工作,努力提升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全面发展。3月25日世界水日当天,公司通过向群众发放宣传彩页的方式加大集团的宣传力度,使群众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集团业务和发展目标,向社会展示了集团的实力与能力。同时,良好的服务是最好的宣传,公司4月份在商镇片区设立收费大厅,集中解决商镇群众缴费难问题。公司规范服务用语,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管理能力,更好的树立了集团的良好形象。品牌是无形资产,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品牌的背后意味着高质量、高信誉、高效益,是一个企业健康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四、加强班子建设,完善管理制度。由于正常人事变动,今年公司正处于新老员工交替之际,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公司领导积极作为,迅速组建新的领导班子,选拔一批年轻有为的职工进入领导层,为公司领导层注入新鲜血液,增强企业活力,对破除旧机制的束缚,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公司重新修订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纪律约束,促进公司良性发展。各科室积极落实岗位责任,以制度管人管事,做到每件事有人管,有人抓,不遗留,不推脱。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使公司逐渐实现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积极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推动供水工作发展。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集团公司关于“管理年”的工作要求,贯彻集团公司一系列决策部署精神,坚持“提质增效”的原则,在公司上下形成了“处处讲质量,人人讲效益”的热潮。通过不断学习,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觉悟得到提高,业务能力得到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争取各方支持,协调得当有力。县供水公司坚持依靠政府,服务民生,部门配合,形成合力,做到勤请示、勤汇报、勤沟通,多协商、多跑路的爱岗敬业精神。一是主动争取县委、县政府、市分公司的支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企业要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县供水公司积极配合政府工作,认真组织学习政府下达的文件,自觉履行承担的工作职责,及时沟通协调,消化矛盾误解,争取工作主动,形成促进发展的正能量。在5月份县城区大面积腹泻问题中,公司领导积极作为,多次主动向县政府汇报工作情况,启动应急预案,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并最终确定腹泻问题与自来水水质无关,以优质的服务取得了政府的信任与支持,使广大用水户心明知情,提升了公司的信誉度。二是积极争取水务、住建、环保等有关部门的同力支持配合。县供水公司自觉接受县水务局的党建领导和业务指导,体制变了,共同的事业和目标始终没有变,精诚协作,共谋发展的责任担当始终在肩上。特别是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县水务局与市分公司有力协调及时解决了资产划转、移交接管、体制人员、工程用地、资金运转、信息大楼确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有力推进工作。在7月份交纳水务信息大楼建设用地保证金时,集团资金运作在路上,而拍卖时间在即,为抢抓机遇,只争朝夕,水务局局长与县供水公司经理以个人名义向银行贷款700万元,及时交纳了保证金,解决了燃眉之急。三是经常与镇、村干部和公司工作人员沟通,了解基层工作所遇到的问题与矛盾,及时应对,破解难题,促进供水事业发展。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升级项目中,由于住建局政策变更,导致管网安装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公司领导通过与基层人员沟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与县住建部门沟通协调,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确保了施工正常进行。
六、正视存在问题,不断追赶超越。县供水公司在供水市场化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水源保护问题还有待进一步与环保部门达成一致,确保水源保护责任落实到位,使全县人民吃上干净水、放心水。二是加快引进培养管理人才。公司职工文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以适应更高层次的工作,许多重点项目开工在即,急需管理施工人员。因此,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投入到公司的建设中去,使公司始终走在科技水务发展前沿,加强经营管理,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三是进一步推进企业改革步伐。要提升思想认识,加快思想转变,使供水市场化,资本化,企业化,加快供水市场化的进程,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加快从自来水的“搬运工”到优质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转变,促进供水事业健康发展。四是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要提高水厂水处理能力,满足县城用水需求,改造城区供水管网,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切实建立供水设施建后管理长效机制,促进协调共享发展。
编辑:杨美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