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文化
我来过,我经历,我成长
来源:党魁
发布时间:2022-06-08
浏览量:1696

穿过历史的迷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了百年风雨沧桑。在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水利工作者,看着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看着周围日新月异的变化,看着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满心欢欣鼓舞、倍感振奋、感慨万千。


2017年11月,我怀揣着满腔热忱,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来到了盘河水库库区站。彼时的我,雄心壮志,一心想干出点成绩来证明一下自己。没曾想,远离了喧嚣的城市,告别了熟悉的象牙塔,现实给了我一个深刻的教训,书本上学来的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差距,犹如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摆在我的面前。


平平淡淡的工作重复做,简简单单的工作认真做。每天清晨查看水库水尺,计算水位,上报每日水情;定期巡查枢纽工程,维护水源地环境卫生;及时劝阻水库周边游人远离水库,勿钓鱼。本以为这就是水库工作的全部,就在2021年汛期,彻底改变了我墨守成规的思想,水库遭遇一场场暴雨来袭,库区进入了紧张的防备战备状态。伴随着嘀嗒嘀嗒的雨声,防汛值班室里推算水库进流的忙碌身影;乌云密布的黑夜里,大坝上留下深浅不一巡查人的脚印;险情出现时刻,一个个水务人召之即来奋不顾身投入抢修战斗中......


当降雨停歇的时候,巡库人员脱下笨重的雨衣雨鞋得以短暂的休息,一旦风雨又起,又自觉默契地换上衣服,拿上工具,各就各位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水库防汛工作中。


在库区守护群山绿水的时光里,褪去了我年少的烦躁,开始学着沉下心来,不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的尽自己所能干好水务工作。


2018年11月,我来到了西原供水站工作,供水工作不同于水库管理工作,节奏快,工作繁重。起初,由于没有计量设备,进厂水量的计量大多是靠经验值估算,刚到供水站,一切从零开始。供水生产区处于半山腰,每天扛着盐袋爬上爬下150多个台阶,汗水、忙碌的脚步褪去了青涩,一天天成长,一天天工作娴熟,从容、自信地扛起供水责任和担当。


从2018年12月开始,盘河水库先后完成PAC加药系统改造,次氯酸钠消毒系统改造,出厂水质在线监测仪表和信息采集与信号传输终端1套,安装7套液位计并向中控室传输数据,改造大门外及站内部分道路600多平方米。


2018年12月,增加次氯酸钠水处理设备一套,使原水的处理告别了人工投加消毒剂,水质处理更加科学规范;2019年2月增加了化验室,通过日检九项等数据可以更直观的体现水质,水质达标成为基本操作;2020年后半年,供水站添加了锅炉一座,改善了职工的生活条件;2021年,供水站再次发生变化,修建新办公楼一座,使生活区与工作区分离;同时安装监控设备一套,将供水站生产区每个角落都尽收眼底。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2021年8月,西原供水站获得“陕西省农村标准化水厂”称号。当行驶在327国道上,仰望坐落在半山腰的西原供水站,厂区设备设施、环境大大改观,现代化的供水厂展现的眼前。


2021年2月,我从供水站调入盘河水库管理处办公室,改变的是工作环境,不变的是对待工作的态度。新的岗位再次迎来挑战,为了使自己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向书本认真学,向老同志虚心学。面对事务性工作,多动嘴、多跑腿,做到嘴勤、手勤、腿勤,时刻以高标准、严要求约束自己,用规矩管理自己,用标准规范自己,从身边的每一项工作做起,争取使自己有大的提升和进步。


从水库的青山绿水到供水站的汩汩清水,从寒冬腊月到骄阳似火,从披星戴月到旭日初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选择了水利工作,便注定要与水为伴。与水为伴,就要学习水的品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水的品质。光明磊落,待人诚恳。这,是水的品质。可方可圆,和而不同。这,是水的品质。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是水的品质。


不忘使命,坚持自我。这,更是水的品质。


选择了水利工作,就意味着选择了一份责任与担当。去做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去搭一架桥,做沟通群众的桥梁;去做一瓶助推剂,促进水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斗志昂扬的面对生活,每天都是崭新的一天。二十大的帷幕即将拉开,新的征途即将开启,我只有加快步伐,笨鸟先飞,努力干好本职工作,才能以优异的成绩,为二十大献礼。


征程万里阔,艰险更向前。我辈后浪当逐前浪之续,以中国共产党信念为基,以百年荣光为傲,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创造属于我们新时代的百年荣光!(韩城盘河水库)

  编辑:  责任编辑:杨美凤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