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文化
这是我生长的地方 这是我力量的源泉
来源: 周洁
发布时间:2022-05-05
浏览量:1251

“十三届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 围绕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协商议政……”CCTV新闻中报道,“胡春华出席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现场会并讲话。”新华社1月24日电,“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污水资源化利用 开发第二水资源。”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日前联合发文。


现如今啊,污水处理已然是生态环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网络这个百科全书式的平台中,也时刻更新着生态环保的文章、视频、时政新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乡村振兴》《厚植生态文明 耕耘美丽中国》等。通过一个个视频、一篇篇文章的学习,不知不觉间我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全媒体时代做好融合大文章》《推动媒体深度融合 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等内容,也让我对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开展宣传工作有了更加全面的把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让储备的知识成为我们工作开展的重要抓手。


那么今天呢,我将带领大家和我一起走进处处繁花似锦、片片春意盎然的南郑区江南污水处理厂厂区——我生长的地方。说到这啊,或许大家心里会有一个大大的问号,污水厂?繁花似锦、春意盎然?是的,正如大家现在所看到的,陕西省水务集团南郑区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各个厂区,目光所及的都是绿植、花卉和流水。


想必大家在去年6月23日那天的陕西日报头条上,也看见了这样一篇文章《给污水洗个澡,再出发》。就在前一天,这篇报道的记者齐卉实地探访我们厂区,了解污水处理的整个过程。当我带她走进厂区时,她惊讶的说道,“这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厂区里基本闻不到任何异味,跟花园儿一样。”是啊,花园式的厂区让我们污水处理也高大上了起来。污水处理从进水口进粗格栅、细格栅到生物池,经过二沉池、絮凝沉淀池等工序,最终通过污水排放口排出。经过一道道工序处理后的水会有多干净呢?带着记者的疑问,我们工作人员从出水口用玻璃杯舀起了一杯水。“你看,经过处理的污水,看起来和矿泉水没有什么区别,但排出前还要进行紫外线消毒处理,让水中的各种细菌低于国家排放标准值。”工作人员指着玻璃杯说道,“经过一道道工序,浑浊的污水变成国家一级A标准的再生水。我们绝不会给汉江排入一滴污水。”


当然,我们的污水处理工作并不仅仅是污水处理本身。2021年8月26日,我们工作人员走访到南郑区青树镇,“不要把污水处理厂建在我家门口。”这是很多居民的心声,可在青树镇,很少有这样的烦恼。刘远秀家房门敞开,她家门口是近年刚竣工的青树镇污水处理厂。坐在躺椅上,她悠闲地在一楼纳凉。而在往年,每到夏季,可不敢这样开门,她说:“以前这门口是黑臭水塘,蚊子、苍蝇太多了,现在好了,农村污水治理可是真改善了我们的居住环境。”


大家口中常念道的,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我们水务工作不就是这样于细微处显精神,于小事处下功夫,于平凡处透露真情吗?


今年,也是我入职陕西省水务集团南郑区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的第三个年头,我作为公司的一名宣传工作者,在过去的两年里,从不知道在哪儿登录微信公众号,到现在对每一片文章进行精美的编辑;从某个员工进单位的心路历程,再到某县区某厂区的建成投产,每一篇报道都充分展示污水处理一线员工的工作成绩和亮点,不断增强水务工作在党务、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力。


我们传播中国环保好声音,我们讲述中国环保新故事,我们增添中国环保正能量,为推动生态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么我想我的力量可能来自于在过去的两年里,报道是我一条一条跑出来,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一张图片一张图片拍出来,一篇文章一篇文章编辑出来的。如果每一个人努力去做水务人的名片,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这样他们还会说咱污水处理厂就只是脏乱差吗?


(南郑污水处理公司)

  编辑:  责任编辑:崔婷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