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飘满了中药的味道。一缕一缕的白色药的烟气,弥漫开来,像影视剧中要出现的妖魔那样,七歪八扭地向外延扩散,渐渐地稀薄,然后淡入空气中,只留下些气味。一扇小小的窗,实在也无法将这些药气排出去。碗中那黑沉沉的药,上面飘浮着几小节草药的药渣。药液中,涌动着浓浓的药沫颗粒,像空中的浓烟,被移到了水中,上下窜动,翻滚,剧烈地挣扎,仿佛很不甘心就这样同流合污似的,但是无用的,它的力量实在不够抗衡。
药逐渐冷却下去,没有再去搅动,挣扎也就停息了。上面的成了一层黑水,下面是浓黑的微小药汁颗粒,悬浮其中。嘴一凑上去,浓烈的药味就使人打个寒战——这是对药自主的反应。喝的时候,仍旧要搅动一下的,这样才能把有效的成份喝进身体里,达到治疗效果。
当医生说,你的心脏不太好,你的手经常肿胀,这是典型的心脏不太好的表现。脑海中很快出现了《西游记》中,孙悟空把心脏拿出来献给国王的那一幕:血红的心脏,噗噗地跳着,轻微起伏。可就是这样的幅度,就是身体整个血液系统,能够循环不停的根本,真是细思极恐的。心脏一下一下地起搏,蹦起一点一点的血液,由心脏输送到各处,然后再循环往复下去……于是,药就来了——治疗心脏不能蹦出更多血液的药。
身体内部出现了妖怪,在里面兴风作浪,唯恐天下不乱,乱到内部的修复系统已经奈何它不得了的程度,就得用苦药去镇压。药分子挥起利刃,见妖怪就砍,只是它没有区分妖怪好坏的能力,就势必斩杀了对人体有益的东西,这就是副作用了。然而,杀死有害的妖怪必定多,然后就持续了平衡,维护了体内的安宁。
一口一口地下咽,一口一口地忍受苦涩,药液是各种不同的草药熬出的汁液,混合着各种不同的味道,这众多的味道合在一起,酸的,辛辣的,微甜的,更多的苦盖过了这种大概并不反感的味。味觉是排斥苦涩的,可大脑中,强制发出必须要咽下去的命令,就只得死命逼着自己,极力下咽到最后。一碗苦药都咽下去了,舌根上只有一片苦,苦的令人作呕,但是还得忍着。喝一口水,冲去苦味,片刻也就不苦了。
中药治疗,是个漫长的过程,久而久之,也就不觉得药是那么苦了——这种苦,不过就是一小会儿的事,是一种过嘴的苦;这种苦,年龄不同也有不同的体味。年轻时候,对这种苦是畏惧的,如果不是万不得已,绝对是不愿喝的,特别是加了黄莲的苦药;再添一点年纪,亚健康状态,就能喝下去了,因为想重回健康状态,为此吃一些也是值得的。无论药有多么苦,仿佛是经历了人生的一些苦,全都渗透到药物中了似的,味道的苦和感受中的苦相比之下,还是感受中的苦更让人崩溃。因为你不知道它历时多长,不可预料它到底有多强大,多顽固,可能要你用尽全力去度过这一关!
人生的苦,比起中药之苦,是过之而无不及的。能忍得下中药苦的,对不容易得来的甜就分外珍惜,就更懂得人生活着的意义和过程。人就是这样一路苦过来的,不同的苦,造就了不一样的人。豁达、勇敢、羸弱、势利等,均因忍受苦的程度而造就出来的。
中药之苦,某种程度上,不过是人生的缩影,小部分的缩影。很多种不同的味道交织到一起,就是苦涩,而这种苦,又恰恰是某些疾病的克星。老话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可谁又能保证自己不生病,没有个吃苦药的时候呢?(南郑供水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