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您好,我是网络公司的收费员,您的闭路费快到期了,方便的话,我去你们家给您办理缴费手续。”早晨,他又打电话过来催费了,这个月已经是第四次催费了。前三次的时间分别是饭时、傍晚、周天,今天是周内并且是上班时间,不巧的是我均不在家。
今天,告诉他我正在下乡,他又说到:“这样吧,我把票给您开好,在您巷子口等你回来。”我吓一跳,这么冷的天,我一时半会回不来,叫人家一直在寒风中等我于心不忍。况且,他和我们一样都是服务行业,他也是为了工作,也不容易何必为难人家。我想了个简捷的办法,叫他把票从门缝塞进去,电子票发过来后我给他转钱。
过了一会儿,他发视频过来,说门缝太小,塞不进去,我告诉他放窗台上也可以。他放好后,又折身取下来,理由是,万一被风吹走了,不安全。说话间,邻居从屋里出来了。他弄明白事情后,在一旁喊道,放他那里,回来后取。问题解决了,他如释重负般笑着对我说:“如果您不放心的话,我给您发我们营业厅的座机电话,我叫李…您证实后再转钱,不方便的话,约时间我来取。”话音未落,信息过来了。
我顿感一股暖流涌遍全身,直接转钱过去了。他为了收一户的费用,不辞辛苦,多次亲自上门服务,多次电话联系,想尽一切办法保证票据的安全,主动亮明身份,言语谦逊,谨小慎微,不厌其烦地来回沟通,相比之下,我感觉自己有点不尽人意,愧疚之感蓦然升起。
两年前,我去他们营业厅办理业务。冬天,温暖的大厅,着单薄工装的收费员,侧身斜视的眼神,冰冷的表情和不耐烦的解释,对待我这个压低声音说话的顾客。
仅仅过去了两年,同样是收费员,像是换了人间,增加了上门收费的业务,态度180度大转弯,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还是行风转变的结果?亦或是服务行业为适应市场结构的调整而做出的服务质量的提升?
联想起我们的收费员,上门去收费,也会碰到类似现象,她们大多是以电话联系的方式催缴,像这样上门蹲点,温情式的催费方式不多见。如果我们的收费员能够精准掌握用户的作息时间,采取灵活多样,用户容易接受的方式催费,也许会付出更多,或者受委屈,但收到的不尽是资金的回笼,更是用户对收费员的信任和对企业服务意识的认可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何愁回收率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