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子第六户家里过事,按照惯例,左邻右舍应邀入席就餐。女孩对坐在上席位置低头玩手机的男孩说:“你年龄小和三爷换一下位置,你坐的位置是上席,是长辈坐的地方。”三爷换位后夸赞女孩道“这是谁家女子?这么懂理势的”。一旁的大婶说:“喔是亚莉家女子,西安理工大学教授”,同桌人投去羡慕的眼光,啧啧称赞。男孩脸露难色,坐立不宁。女孩拉凳子往男孩跟前移动位置后安慰道“跟姐坐在一起,咱有共同语言”。随后夹了一块排骨放在他盘中,男孩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个女孩叫王琳,是乾县供水公司苏亚莉的女儿。苏亚莉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王天杰是一名退休医生,现在老家村卫生室坐诊。女儿是西安理工大学教授,儿子在铁二十局就职。
苏亚莉,女,50岁,现任乾县供水公司出纳。早些年从事教育工作的苏亚莉,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为人处世低调、热情,乐于助人。生活中又是一位通情达理的贤妻良母,在处理婆媳关系、家庭、亲戚关系方面大方、得体,赢得了一致赞扬,被婆家人称为“宽宏大量的好媳妇”。
1990年,苏亚莉进入乾县供水公司,起初在抄表收费班工作,后在安装队任出纳。有一次用户多交来500元现金后离开,她发现后第一时间联系到客户并返还,这件事情也在公司被传为佳话。由于她善于理财和公道正派的作风,得到公司领导重视和赏识,2015年被调整到公司出纳岗位。
上岗后,她积极学习财务知识,主动参加培训,提高业务技能,不断向同行、师傅学习,很快进入了角色。
2017年公司移交集团后,由于大量的业务往来需要网上操作,对于上了年龄的她来说,原始的手工记账方式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不会操作电脑是摆在她面前的一大难题。但她不气馁,戴上老花镜向女儿请教,儿子手把手教,师傅实践中指导,逐步掌握了操作要领,能熟练开展业务,很快成为了会计的得力助手。比她年轻的会计对她刮目相看:“想不到你进步这么快,比年轻人都努力”,她淡淡一笑道:“笨鸟先飞。”
工作之余她非常重视理论学习,对学习强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是学习积分。当其他人上班后才开始学习的时候,她早已完成了任务。她又是个热心人,一有空她给这个传授答题技巧,给那个分享学习经验,主动邀请双人答题。当有人积分滞后时,她还会去辅导。在她的带动下,周围同志学习强国积分位居公司前列。学习强国管理员风趣的说:“应该叫我苏姨当管理员,我自感不如”。她笑道:“学习强国内容丰富,涵盖知识面广,既能了解国家大事,学习先进人物事迹又能拓宽视野,越学越爱学”。
工作上敬业,在教育子女方面她也是一位成功的母亲。由于她在教书育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她的长期教育下,女儿顺利考入西安理工大学,后在中科院读博,获得博士学位,被陕西省引进为D类人才,现在西安理工大学任教。儿子宝鸡文理学院毕业后入职铁二十局。有人问她:“教育子女的秘方是什么?”她说:“在她学不动的时候鼓励,低迷的时候陪她,骄傲的时候打击她,和娃交朋友,多沟通给娃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
“孩子学业再优秀不会做人,不懂传统文化礼仪,不算一个优秀青年”。和朋友交流时他说道。
她在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方面煞费苦心。除书本教育外,最重要的是言传身教。假期她早起带孩子坚持晨练,在孩子面前不玩手机,孩子写作业她不看电视;参加宴会她给孩子讲餐桌礼仪;参加社交活动,规范其言行;家里来客要求帮厨;回老家带上孩子,从小培养她回家看望老人的意识;自己能干的事情不替她,培养独立自主能力。在她的影响下,两个孩子为人处事彬彬有礼,受到左邻右舍夸赞。
她奉行孝道,家庭事务处理得当。婆家、娘家共有4个老人,她平等对待、不偏不倚,把心搁在中央。回家看望老人,婆家的礼品多于娘家,令丈夫感动。在婆家大事方面,身为长媳的她大度处理,令两个兄弟惭愧。公公去世,在安葬费用方面,她表态一切费用是她俩个出,不给两个兄弟摊任何费用,两个兄弟过意不去硬每人给她拿了1000元出来,村上人对她竖指称赞“天杰上辈子积了啥德,娶了这么明事理的媳妇”,丈夫虽未接话,确甜在心里。
其实在她看来,家庭和睦永远大于个人得失,时刻为别人着想是她做人的基本原则。她的这种处世之道并非与生俱来的,多少受到了父亲的感染和影响。她的父亲是一名退休老干部,经常对她讲“做人斤斤计较,只看见自己的利益,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缺乏互助帮扶精神,只有对别人更好,才能换回别人对你的好”等为人处世的道理。她耳濡目染,加之后天自我修养,在为人处世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愈发成熟。
她的家庭并非名门望族,亦非书香门第,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家庭。像这样的家庭比比皆是。她的祖上也没有遗传下来的传世家谱和成文的家规家训,但她在父亲的教育和熏陶下,加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的学习和理解,秉承了“忠孝仁义礼智信廉”传统美德,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以此作为做人的道德基本准则。子女教育成人,老人颐养天年,家庭和谐幸福,亲戚邻里和睦相处,单位同志之间互帮互助,在付出的同时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我要把这种美德一代一代传下去,让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生生不息。”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