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文化
榜样
来源:杨红敏 文/图
发布时间:2021-06-08
浏览量:1487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明天就是老父亲80岁大寿,一直想记录父亲走过的那些值得铭记的岁月,只恨自己学识浅薄,笔头不力,不堪重任。


记事起,家里很少能见到父亲,母亲里里外外一把手,拉扯大我们姊妹四个。我在家排行老小,父母对我们一直严格教育,直到现在,哥哥姐姐们都不敢跟父母说话太随便。当父母哪件事情做得不妥时,只有我敢毫不忌讳地与父母交流,指出他们不足。他们总能虚心接受,父母偏爱老小在我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父亲是人民教师,18岁开始在我们南连村当老师,26岁担任本村7年制学校校长,从此20余年先后任乡镇教育专干、校长、合阳县教育局教育督学。在当地人眼里,父亲很受敬仰。



6岁时,有次我到合作社买东西,售货员多找了5分钱。回家后,我兴高采烈地述说着占了便宜的事。当时,5分钱能买10个洋糖。父亲一本正经把我拉到他跟前,说:“把钱还回去,做个诚实的娃,不属于你的东西不能要。”这件事一直指引着我:做人首先要待人真诚,不贪小便宜。


大我12岁的大姐要出嫁了,当年姐夫家里穷,村里人都不看好这门婚事。大姐出嫁前一天晚上,父亲把我们姊妹四个叫来郑重其事地说:“你们四个都一样,自己选的人生路,跪着也要走完,我的孩子不允许半途离婚。”真如村里人所言,大姐结婚没有几年,公公得重病去世,本来就拮据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风风雨雨中,姐夫和大姐肩负起长兄如父、长嫂如母的责任,依靠几亩薄田将三个妹妹养大成人。这期间,不知有多少次,看到过父亲把钱塞到姐夫手里的情景,帮大姐家渡过难关。


1994年上大学时,虽然是农村家庭,但父亲有工资,每个月按照200元生活费标准,将整个学期的生活费一起给我。临出村时,父亲叮嘱:“出门在外,身体安全是第一,钱是身外之物,但不能大手大脚,该花的一分钱都不能少,不该花销的地方,一分都不能花。上了高校,与老师同学处好关系,把自己专业弄精。”大学三年里,我从未超标消费,不与女孩们比吃比穿,我坚守200元的生活标准,计划着用钱,大学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记得毕业好多年后一次聚会中,同宿舍一直要好的陕北女孩边志霞感慨地说:“敏,还记得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你爸爸帮了我一把。叔叔现在身体好吗?”说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啥事,让闺蜜这般感激。“毕业时,我没钱了,回家的路费,毕业论文等方面都需要钱,当时家里紧张,没敢向父母要。叔叔那时来学校看你,我背着你向叔叔借了300元,没想到叔叔毫不犹豫掏钱给了我,还问我够用不。”“叔叔就不怕我走了,不还钱吗?叔叔人真好......”闺蜜的话让我想起来,有这么一回事,毕业后几个月,闺蜜寄来钱让我还给父亲。回家提及此事时,父亲说:“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能帮人一把就帮。你陕北的同学朴实善良,一看就是好女孩。”


父亲点点滴滴教育我们子女的事情,总闪现在眼前,记忆犹新,成为我们人生路上的指引航标。如今,父亲年纪大了,但身体硬朗,没有掉一颗牙齿,思想开明,村里不论哪家红白喜事,都请父亲去主事,还担任村里老年协会理事,帮助村民干着力所能及的事情。


镇上一旦有集,父亲便骑上摩托车去赶集,给东家捎点药,给西家捎些农用物资。邻里婆婆88岁了,说起父亲,满口都是赞美的话。“你大(爸)是个大好人,常给我捎药捎菜,好几次都不收钱。”父亲常说:“你那(邻家)婆就靠每月100多元的老年补助金过日子,省吃俭用,恓惶的。那么大年龄了,还自己烧火做饭,不容易啊。”


父亲毛笔字远近知名。每年春节前几天,村里每家每户就送来红纸让父亲写春联。父亲支起他的小桌子,准备好毛笔、墨汁,炉子上温上一壶茶,拿出他提前拟写好的春联词,剪纸、折纸,我们姊妹们拉纸扶纸。记得小时候,天气特别冷,满院子晾摆着用石块、铁块等小重物压着的红红对联,冷风一吹,呼啦啦响。家里人来人往,有送对联纸的,有来拿写好对联的,巷里的岁娃娃们用剩余的废纸折纸玩。大人们坐在炉子边,喝着茶水陪父亲聊着。那个时候,家里大院就成了村里人聚集的好场所,过年的喜庆氛围提前拥抱了农家大院。


父亲当过小学、初中校长,在县教育局干到退休,一生清贫。我常常开玩笑说他,干了一辈子,把我们都还是留在了农村,城里都没买个房子。“我是党员,大部队在农村,没有想过在城里买房。”父亲回想起来,常常也感慨,说曾经有几次机会能把我们接到城里,但不想麻烦领导,没开过口。


2019年,村里建农耕文化馆,父亲响应号召,第一个站出来,把他珍藏多年的15枚搪瓷、陶瓷、铝制、铁制毛主席纪念章捐赠了,其中一枚有老碗口大。在父亲的带动下,村里人陆续为文化馆捐赠了缝纫机、犁耩耙耱老式农具等800余件文化遗产。来村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县委县政府召开了现场表彰会。新冠疫情在武汉紧张时,父亲带头拿出200元捐款,村里其他党员纷纷捐款,打电话让我们姊妹向武汉捐款。村里开会、县上来人检查、老年活动节等只要有活动,村委会提前来人,和父亲商量着方案,父亲又是拟写对联、又是拟写发言稿。我在临县工作,不常在家,每次回家,常见不上父亲,他总是忙着村里人的事情。父亲活到老学到老,电脑、智能手机用得溜溜的。他常常给我打电话,让我给他看看,他写的文章里面,古诗词是否记错写错了。记得2020年老年节那天,村委会为300多名70岁以上老人举办重阳节庆祝活动,为老人们发红包、戴红花。父亲代表老人,即兴发言约20多分钟,从党的成立、北京天安门纪念碑,从毛主席讲到新时代的习近平主席,讲到党领导人民战胜武汉新冠疫情,党的政策好,社会主义好,对新时代党做出的丰功伟绩表达一名老党员的敬佩和崇拜。讲话中谈及了抖音、支付宝、微信等新时代的事物。讲完话,西安某公司支助这次活动的老板,握着老父亲的手,感慨万千,激动地说:“老人家,这么多年,我走南闯北,第一次在远离县城的村子,发现了您,这么大的年龄,知识渊博,思路敏捷,思想紧跟时代发展,我们要向您老人家学习。”



每每说起老父亲,总令我敬佩不已。妈妈的眼里,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村里人口中的教书先生,从来不让父亲干家务,总是把父亲收拾的干净利索。如今,母亲多病缠身,脑梗大病后,不能自理,父亲担负起照顾母亲的日常生活。“你妈一直照顾我的生活,老了,换我来照顾她,你们安心过你们的日子,你妈有我呢!”父亲召集我们姊妹发话说。


父亲身上闪光的东西很多。父亲为党和教育事业不计个人得失,退休回到家后,却从来没有闲下来,用爱心和行动在改善人居环境改造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他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善待邻里,用心经营着家。我们家被社区评为“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父亲本人被评为“好公公”。明天是您的生日,女儿无以回报,送上此文祝贺您80岁大寿,带父亲回忆那美好的岁月,祝愿父母身体健康,幸福长寿。


  编辑:任星星  责任编辑:王智星  审核:汤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