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曾是中学老师,母亲是一名医生。工作上,他们平凡、敬业,一辈子把一腔热爱倾注到工作中,一丝不苟、钻研不辍。生活中,他们尊老爱幼,言传身教,把爱的“接力棒”,传承给我们。
言传不如身教
教育家顾明远曾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最大的区别,家庭教育是没有教材、没有课堂,它的教育力量在于父母的榜样。”我们姐妹仨,从小耳闻目睹父母对工作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对于父母曾获得过的县级、省级的劳模,还多次当选人大代表等殊荣,内心充满了尊敬和自豪。父母对我们,可谓言传身教,爱中有严,严中有教,从不娇惯。使我们姐妹三人,都成为踏实工作,靠自己辛勤劳动生活的人。
孝经云,小孝孝其身,中孝孝其心,大孝孝其志。父母对我们最大的期望,不是给他们多少钱,给他们多少物质,而是我们能为社会做出多少,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孝父母,当孝其心,孝其志,实现父母的愿望,能服务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那才是真正的孝。我们一直都在默默地用心工作,努力生活,践行着父母传承下来的优良作风。
父之爱子,教以义方。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姐妹对工作从不敢有所懈殆。两位姐姐,在单位连年都是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我很惭愧,并没有做出什么惊人成绩,但至少做到了对所从事的抄表工作,多年如一日地认真负责,勤勤恳恳。
好家风胜过好家境
父母出生和成长于那个艰苦的年代,他们从不抱怨,而是脚踏实地,用辛勤和智慧解决生活中各种难题。那时候,吃食简单清淡,小的捡大的衣服穿,但是我们都乐在其中。记忆中,父母十分辛劳,即要忙工作,还要照顾我们。每个周末,家里都会给我们改善生活,父亲心疼母亲工作之余要做很多家务,总是主动分担,和母亲一起挑起家庭的重担。冬天,父亲的手一碰冷水就自动裂口,手上总是贴满了胶布,我问他手怎么了?他让我“参观”他的手,我调皮地与他使劲一握,他的手就裂口了……现在想起来,父亲那该是有多痛啊,但他从未有怨言,也不曾停止劳作的双手,总是笑呵呵的对着我们姐妹仨。
“世人慌慌张张,不过碎银几两。可就是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慌张。”不敢病,不敢伤,正是父亲几十年如一日咬紧牙关奋力的托举,我们才在关爱与呵护下健康成长。长大后,父母也渐渐老去,我们一边接过爱的接力棒,如父母爱我们一样,关爱自己的孩子,一边又如乌鸦反哺,照顾渐渐力不从心的父母,尽量让他们的生活多增添一些乐趣。
申之以孝悌之义
孝,是孝顺父母长辈;悌,是团结兄弟姐妹。
时光易逝,青春不在。我们渐渐长大,父母慢慢变老。小时候,父母在工作之余,总是抽出时间陪我们玩,每年暑假,几乎每天下午,父母都会带着我们去附近的牧马河里游泳。风清云淡,小河戏水,浪花朵朵,一家人欢声笑语不断。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父母退休了,我们日常都忙于工作和自己的家庭,但是,有空和父母在一起时,仍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与父母之间不曾间断的亲情,是我们这个大家庭永远的凝聚力。也因为对父母不变的敬爱,我们姐妹仨,时常在孩子们放暑假时,在各种节假日里,带着父母去旅游,峨眉山、武当山、青城山、都江堰、蜀南竹海、青海湖等等地方,都留下我们一大家人欢快的脚步,带着父母游历名山大川,看看祖国的美好河山,感受各地的风土人情,品尝当地的美食,让父母的晚年不那么孤单,而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和值得的经历和回忆。
平时周末,我们也会带着父母到近些的地方,玩上一两天,感受一家人相聚相亲的快乐。曾听过一首歌“带着爸爸妈妈去旅行,感受大千世界的美境,就象小时候,爸妈陪着我们看星星,带着爸爸妈妈去旅行,留下我们最幸福的合影,等老了以后,还有最美好的回忆,温暖生命。”是啊,父母是我们家族的凝聚力,也是我们永不懈殆的动力。
父母这个年纪的人,对于电脑、智能手机的使用感到力不从心。为了使他们的生活方便,我给父母都买了智能手机,空闲时间,时常教他们使用手机支付、取款、发微信等功能。母亲爱学习做菜,我就给教她用抖音、小红书,看里面的做菜视频,每次我去父母家,母亲都开心地跟我讲她在手机上学的新菜式新面点,说是又简单又好做,父亲很喜欢。学会发微信以后,他们还经常在他们退休群、朋友群里发微信,跟老朋友聊天,分享生活,感到生活丰富了不少,也感到自己还能学,还不算老,也为自己能掌握这些新技能,开心又自豪。
家族兴盛的标志之一,就是人丁兴旺,逢年过节热热闹闹齐聚一堂。每年春节,我们全家都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小时候,是父母给我们发压岁钱,长大了,父母给孙辈发压岁钱,我们给父母发红包。陪父母聊一聊单位的事,来年的计划和希望,听父母聊他们年轻时的故事,总能给我们很多的启发。
过去,家风是一整个大家族的传承根本;现在,家风仍是一个个小家庭的立足之基。良好的家风对下一辈有深远的影响,甚至决定着我们出门在外为人处事的态度与底气。好的家风,才是家庭真正的不动产。
(南郑供水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