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文化
水的遐想
来源: 孙高民
发布时间:2017-10-26
浏览量:1853

      站在南湖边,极目望去,在美丽的风景间,碧波荡漾的湖水,引起了我对水的无限遐思。
     
      干水务工作20余年,无论在何种岗位,工作生活与水伴,深知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万物生存之基。引起我对于水的哲理性思考。
   
      水滴石穿,蕴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告诉我们柔能胜刚,弱能胜强,只要持之以恒的坚持,经过长时间的量变,最终发生质的变化。滴水成河,粒米成萝也是讲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原理,它向人们证明做任何一件工作,干任何一件事,只要挽起袖子,加油干。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干好,干成功。
   
      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观于河川而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将流逝的时间比喻成滚滚东去的流水,生命无常、人生短暂的叹息。对于水的诠释,则充满了入世进取精神以及审美情趣。包含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哲学原理,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它启迪我们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观正确对待万物,对待生命,珍惜时光,为社会多做贡献。另一个思想家老子也讲过:“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阐明了水滋润万物而不居功自傲,积蓄丰厚而不骄奢欲,盈于容器而自然求平,坚守清淡而无怨无悔。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告诉后人:“顺其自然,处卑下而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奥妙,人生在世,先有付出,后有回报,先舍后得,先人后己等 人生哲理。
   
      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水丰富的含义,以高山流水比喻知音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隐喻一个政权与老百姓的关系,而今则以鱼和水的关系表达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则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述滚滚流水仿佛消逝的青春岁月,把捉不住,对人生无常的无奈,但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水沿着自己的目标,不屈不挠前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这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倡导的精神,不是不谋而合吗?

      人也要像水一样有本有源,有始有终。唯有这样,自己才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而作为 二十一世纪的水务工作者,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祖国人民就是我们的本和源是我们力量之基,行动之源,是我们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在党的领导下,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积极投身到民族复兴伟大洪流中,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为祖国的强盛贡献力量。
  编辑:马一乐  责任编辑:杨美凤  审核:张恩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