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飞逝,往事已物化成风。时间纵能带走一切,载不动的,却是驻留于心中的那份难舍难分的真。
又到了毕业季。难得地与阔别18年的老同学聚会,侃天说地之余,又都地怀起旧来,回想起了在外求学时的那段时光。早年间的青葱岁月又相纸显影般地在脑海中显现。
犹记得,那时的菁菁校园,一到春天,便充满无限生气。翠竹映绿、百花争妍,一团团、一簇簇,像火、像霞,在夕阳的掩映下,随风摇曳,婀娜多姿。雅致的凉亭下,自然早有三五成群的人围坐在一起,或对弈、漫谈、或切磋学艺。悠悠时光,便从这枝叶间的余晖中悄然溜走,而我们也在这无忧无虑中一天天成长起来。
那些年,学生中流行穿牛仔裤,几乎成为一种时尚。而牛仔裤必是浅蓝的,微型喇叭裤口的那种。女孩子,配上一件淡绿或者鹅黄的外套,一袭披肩的长发,于干净中透着清爽,潇洒中流露几分自信,总也那么浓淡相宜、青春可人。自然,这便成了男生们追逐的目标。无从想象,彼时彼地,一款衣饰,已然成为一种符号,往来于校园间,传递着生命的质感与青春的诗意,释放出一代人的张扬、不羁与随性。
周末的夜,自是最放松的一刻。也许是为了缓解一下一周以来课业的压力吧,学校特许周末的晚间放映电影。傍晚时分,偌大的阶梯教室里早已挤满了人,周星驰、吴孟达等的喜剧电影总成了大伙儿的热宠。还记得,那一年正值《铁达尼号》的全球热映,印象中是人满为患的。我不太喜欢看电影,于是便早早约了同学,去校门外的自强路闲逛。依稀记得,那时的自强西路两旁是茂盛的法国梧桐,柔柔的月光从枝叶间倾泻下来,洒落身上,一天的惬意,仿佛从此刻才真正开始。很多时候,我们就这样静静地走着。长长的街道似乎总也走不到尽头,而我们,总是要逛到很晚才会回去。
转眼到了冬天,这时的校园,一改了往日的喧嚣与嘈杂,却多了一分收敛,于寂静中透着几分淡淡的落寞。而校园的恋人们,他们不会寂寞,公寓下、校园小径上,依旧有他们耳鬓厮磨、相依而行的身影。许是怕冷的缘故吧,校园中的行人却真的少了许多。午后,大多数人要么躲在教室看电视,要么泡进图书馆,一坐便是老半天。只是教学楼后的足球场上,却依然活跃着一群狂热分子,他们不经意的一记进球,会给冬日的校园带来一阵不小的“骚动”。
记得那时候,熄灯后的寝室里,每每变成了大伙儿的自由天地。而有一道音乐情感类节目,却约定成俗地成了大家每晚睡前的“必修课”。大概叫“小徐时间”吧,女主持人轻松优雅的风格、甜美磁性的嗓音,总能驱走夜空中的寒冷,带给我们一个暖暖的、温情的夜晚。自然,便成了大家的“空中情人”。后来,听说小徐将举行听众见面会,我问大家:“去吗?”,他们说“要去的”。其结果呢,终是没去成。至今想起,仍心有戚戚。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终于,快要熬到毕业了。七月,如火的季节,却成了伤感的记忆。那时的校园,总是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同时,也隐隐夹杂着一分躁动与不安。带着一种前程难以预知的茫然和离别前的无尽惆怅,莘莘学子们,将在此做最后的停驻。平日里,忙着合影留念,写留言册,自是必不可少的。那段日子里,常有人喝的酩酊大醉,深更半夜方才回来。或者,干脆三五成群地围坐在校园的后操场上,静静地对坐到天明。而此时的恋人们,更成了校园中最为伤感的话题。他们的故事,不忍卒听。
原来,青春就是这样一场没有结局的偶遇,说来便来,说走就走。很快,我的兄弟姐妹们又将投入另一个陌生,去寻找他们新的生活与梦想。
以前的岁月,或许就像啜饮一杯咖啡,微甜之余,总有苦涩相伴,回忆中,有寂寞的香气。
而今的生活,则是一杯浓淡相宜的清茶,滤去了些许浮华,等着我们一遍一遍去品味,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