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乡都会去老屋走走,那里承载着太多儿时的记忆,温情而甘甜,久远且珍贵,每每驻足其间,那种无以言表的思绪都会从心底弥漫开来,然后升腾,升腾……
如今的老屋,人去屋空,经年的风蚀,老屋飘飘摇摇,斑驳的大门,吱吱呀呀,破旧的窗棂,落满灰尘,院内留下的瓷缸被经年瓢泼的雨水满了又干,干了又满。灶间盛水的大瓮,还在角落里静静的安详,房间里的陈设也变了主人的味道,桌柜上摆放的寓意多子多福的笑面佛不见了踪迹,还有那小酒壶再也不能为它的主人在冬日的早上温上一壶老酒暖身。以前记忆里每当周三的晚上,总能看到一对鬓染白发的老夫妇在咀嚼浑厚的秦腔秦韵。主人六十多年的恩爱携手让年轻的后辈欣慰和眷恋。
抬眼望去,老屋的墙上细细密密的裂缝,屋顶上瓦片里布满了层层叠叠的青苔,年久失修,无人居住,以至屋内漏雨。我的心啊!为这凄惨的荒凉在隐隐作痛。还好,院子里主人种的爬墙虎还在疯长,碧绿碧绿的清脆能给我带来一丝的宽慰,让我还能嗅到主人的一点气息。还有那月季花开的娇艳,似乎知道有人来探望老屋,她是在代表已逝的主人鼓励来者,传递的是一种昂扬、乐观和积极向上。
老屋的一砖一瓦,一物一件,一草一木,都流淌着浓烈的感情,都值得人细细回味,至少老屋是我童年甚至少年最美的梦。每每到了夏季,夜晚的风温和的吹着,和邻人的孩子们在老屋的院子里叽叽喳喳,一会奔跑,一会打闹。直到月上柳梢,直到大人们催促着说不早了,要睡觉了,才悻悻的、不舍的各自回家,夏季的夜里,知了睡了,鸟儿睡了,我也睡了,睡的是那样香甜。常常的,过路的人们总能看到,老屋门前的石墩上有两个熟悉的身影,一老一少坐在那里聊天,那样温和,那样陶醉。
曾记得,老屋里有那么多的欢声笑语,在儿女们归乡探亲的日子里,老屋里总能飘来饭菜喷香,邻人们总会问上一句,今天来客了?每当这个时候,主人的脸上总挂着笑容应答。那时候的生活是简朴的,以至于我常常惦记老屋房间里那个小柜斗,里面有我垂涎欲滴的“美食”。常常会盼望着屋后枣花飘香,果实累累的时候吃上一顿枣沫糊解解馋。那时候的日子也是快乐的,快乐藏在夏日午后老屋门口井水的一汪甘甜里,藏在炎炎夏日麦收的那份汗水里,藏在一家人围坐一起的那份亲情里……
老屋承载着几代人的血脉亲情,老屋虽已破旧,可这份亲情永远弥足珍贵。至今,老屋门口墙面上刷的那几个大字“做文明人”还依稀可见,我相信,当时队里宣传书写它的时候,主人是很高兴和乐意的。老屋的主人用他的朴素、善良、勤劳、坚韧、刚毅感化着每一个后人,也似乎诠释了这几个字的深远意义。
老屋在我心里是温暖的,那种温暖是那么令人回味……
编辑:杨美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