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有云:“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当暮春时节,春红落去,迎着春夏之交替的间隙,牡丹便开始盛放,装点着繁锦的世界。
牡丹为中国传统名花,属多年生落叶小灌木,花大色鲜,雍容华贵,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誉。长期以来,就被人们当作富贵吉祥,繁荣兴盛的象征赞赏、膜拜。“谷雨三朝看牡丹”,古往今来,每逢暮春时节,世界各地来皇城赏牡丹的人络绎不绝。正如白居易诗云:“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所描述的景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更是把牡丹定为国色天香。
牡丹的美,是能醉人的,当你走进牡丹的花的海洋,百花怒放,万紫千红,品种名贵繁多,有浅鹅黄,锦袍红,万中紫等等,仪态优美,玉肌珠香,红、黄、紫、白、粉红、粉白相交融,像火似冰,如金若银,五彩斑斓,花香沁人。正若明代祝允明在《牡丹赋》中描述的:“拔类迈伦,国香欺兰。淑色披开,照曜酷烈。美肤腻体,万状皆绝”,在似火的骄阳下,更加怒放,冰清玉洁,香艳绝伦。“赤者如日,白者如月。淡者如赫,殷者如血。向者如迎,背者如诀。圻者如语,含者如咽。俯者如愁,仰者如悦。袅者如舞,侧者如跌。亚者如醉,曲者如折”,道尽其五彩缤纷的美艳,仪态万千的姿容。“脱落群类,独占春日”,赞誉其出类拔萃,百花国中最鲜艳。溯古及今,多少文人墨客都在咏叹牡丹的美。“独占风光三月暮,声名都压花无数”,称牡丹独占花魁,艳压群芳。“应是春皇偏于色,却教仙女愧乘风”,感其妍胜仙子,无愧花中之尊。“是以雍容名百代,果然富贵压群芳”、“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正是牡丹之美艳无比的写照,。
牡丹不只是美而动人,其实牡丹的品格更是令人赞叹。人们谈起花的品格,无不列举梅兰竹菊为四君子,其实牡丹也是集于诸多美好品格为一身而被世人所称道。相传唐后武则天在一个隆冬雪夜醉酒下诏:“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一夜之间百花绽放,唯有牡丹不开,武后大怒,将牡丹贬至洛阳,而牡丹到洛阳后怒放盛开,武后更怒,下令火烧牡丹,来年春上牡丹又复苏盛放而且更加红艳。虽是传说,但说明人们赞誉牡丹洁身自好,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甘愿把美丽带给人间的高尚情操。更有诗云:“叶叶鲜明还互照,亭亭风韵不胜妖”,赞其虽多姿多彩,从不娇媚,虽雍容华贵,从不高傲,众花一起,不离不弃,相互衬托,不与之争艳的精神品质。“檀晕吐,玉华溢,不随桃李竞芳菲”,叹其与世无争,艳丽不俗的高雅品德。牡丹明净不为尘染,气傲而又宽容,盛装而不招摇,高贵又不谄媚,采集天地之灵气,赠与人间福贵吉祥。赏花更要赏花品,为花亦如此,做人更亦如此。
古往今来,只把牡丹作为观赏之用,只是对牡丹的赞赏和对牡丹花开富贵的谟拜,就像宋代王溥《咏牡丹》中所说:“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道尽了当时人们只注重牡丹虚妄的外在美。其实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牡丹的价值得以重新研究认识,牡丹的价值已集观赏、油用、食用、药用于一身。其观赏价值不言而喻,而牡丹的全身都是宝,花、种、根、蕊、粉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根可入药,花瓣可食用,花籽可作高档食用油,花蕊可作保健饮品,还可开发生产牡丹精油、牡丹化妆品、牡丹食品等等系列产品,其倍受市场青睐,发展的前景很广阔。
如今,牡丹已不再是京城的特有佳品,在大秦岭的封面上,已经把牡丹产业刻写在上面,数万亩的牡丹已初具规模、初见成效,一片片的花海,簇拥出一个个美丽的乡村,吸引来一队队的游客;一颗颗的籽实,圆起了一家家的小康梦,幸福着一张张的笑脸。如花的产业使人们感受了如花的甜美。
“根衍三合,长为百姓延小康;花开一品,永于山乡吐芳华”。愿牡丹这一个如旭日初起的产业在天鹿大地上,更加蒸蒸日上,花开富贵,造福一方;愿牡丹的精神品格永远根植在山乡沃土,世代传承,光大发扬。
(商南供水公司)
编辑:杨美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