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文化
奔跑
来源:宋寅强
发布时间:2016-06-14
浏览量:2780

 

 

    近些年,很多人开始跑步。为了减肥,为了塑型,为了健康,为了减压,为了改变,为了挑战自己等等等等……动机各不相同。

 

    清晰记得那是2015年2月24日,大年初六,春节期间的胡吃海塞、网络轰炸,慵懒、浑浑噩噩的身体反应,总有一种“整个人都不好了”的感觉,第一次动起来,连走带跑1公里,心脏狂跳不已,两腿颤颤巍巍,累的狗一样。

 

    接下来的日子,一发不可收拾,3公里,5公里,10公里,15公里,20公里……跑过酷暑,跑过寒冬,跑过一圈圈操场,跑过拐角的街边,跑过清晨的朝阳,跑过夜晚的繁星,总之就这么莫名其妙匪夷所思的跑了一年多。

 

    里程数不断增加,伴随着伤痛的纠结,不可预知的忐忑,也有超越的满足,心中跑马拉松的火苗也不知不觉的被点燃。按常理是从半马,再到全马。我正好相反,2015年12月6日广州,完成了人生第一个全马。回过头来,2016年4月10日杨凌又完成了第一个半马。想想,生活不正是有那么多不确定和超出计划才显得更有意思吗?

 

    跑步跟其它运动不同,不需特别的场地,不需对手,没有复杂的规则,不需昂贵的装备,只需一双适合跑步的鞋,迈开双腿兴之所至爱跑多久就跑多久,简简单单。跑步无关乎战胜别人,唯一的对手就是自己。

 

    当跨过跑步最初的门槛,穿上跑鞋,会越来越发现跑步这件事已经远远超越了运动的范畴。跑步如一个容器,所有人从中都可以各取所需,除了最基本的健康需要,跑步也可以成为一种生活状态,一个全新的视角,一个自我审视的机会,甚至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门哲学。没跑之前,听着真矫情,不就是跑步嘛,能如此鸡汤。原来是,谁跑谁知道,哈哈。

 

    也许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日常中,我们面对的工作和生活,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但肯定也没有想的那么困难,就像马拉松的滚滚人流中,我一般不会是跑的最快的那个,但也不太会是最后一名。面对现实,承认自己是平凡人,在疲于奔跑的过程中,不失自己的本性,遵循自己的节奏才最重要。

 

    从最初的1公里都费力,到3公里,到5公里,到10公里,到15公里,到21公里,再到42.195公里。会很轻松吗?当然不会,会不会好起来?当然会。首先需要相信通过改进是可以做到的,然后需要一定的耐心,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进步,也需要有足够的力量来忍耐到达目的地前的这段不舒适感。只要你持续地保持前进的趋势,你就在往前走。

 

    原以为坚持就是永不动摇,现在才明白,坚持就是犹豫着、退缩着、心猿意马着,但还在继续往前,长跑如此,而生活、工作的其它,又何尝不是呢?

 

    人生本来如此。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无论多么豪言壮语,信心满满,最终也长久不了。是的,我一直不觉得跑步有多神奇,也很少向周遭的朋友强烈推荐这项大部分人觉得枯燥且无聊的运动。究竟跑步怎么影响了我,直到现在,我也没太弄明白。当然,我能肯定,自己在开始跑步后有了一点点的改变。

 

    去年广州完成人生首马后,试图想写点什么,最终不了了之。杨马过去几天了,沉下心逼着自己挤牙膏似的东拼西凑出这点啰里啰嗦,毫无章法,全无美感的文字,对于一个很久没有正儿八经写过东西的理科生的我来说,姑且算作此刻跑步带给我最直接的一点点改变吧。

 

    尽管我的high点依然很低,对大部分事情依然没什么感觉,热情也体现得不明显,但是,为了生活、工作,更为了纯粹的自己,我会继续奔跑下去。至于未来能收获什么,who care?留给时间吧!

 

    上面的文字,思量再三总感觉缺点什么?想起当年语文老师写作文时的教导,没点名人警句怎么行呢!

 

 

 

    “跑步对我来说,不独是有益的体育锻炼,还是有效的隐喻。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  ——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王小波

 

    “生活不能等别人来安排,要自已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 ——路遥《平凡的世界》

 

    最后,用一位跑友描述他跑步心路的一首歌作为结尾: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 我曾经拥有着一切 转眼都飘散如烟 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2016年4月16日杨凌马拉松后记

 

  编辑:  责任编辑: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