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陕西省汉阴县洞河水库建设现场,一派红红火火。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的建设者正在紧张有序地施工。洞河水库建成后可提供5177万立方米稳定优质水,为汉阴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保障,圆汉阴人民50多年的“洞河梦”。
洞河水库工程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进行了规划,都因建设资金不足一直未能启动。汉阴洞河水库项目建设管理处主任党亥生说,陕西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水务集团”)接手后,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仅半年就完成了各项审批手续,“2012年4月,陕西水务集团与汉阴县人民政府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出资承担项目建设,陕西省首个PPP水利项目落地”。
洞河水库的开工建设只是陕西省运用市场机制推动治水兴水管水的一个缩影。截至11月底,陕西水务集团已经与15家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签订融资协议800多亿元,投资管网建设100多公里,日供水能力20多万吨,覆盖26座县城和30个乡镇。
市场之手破解资金难题
陕西全省84个县城中有77个缺水,其中14个县城严重缺水,还有34个县城无备用水源。84个县城供水单位有63个亏损,负债超5亿元。据《陕西省城镇供水2020年发展规划》,县城供水工程总投资需100亿元,而当前每年县城供水投资不足3亿元。全省大部分市县均没有能力配套资金,只能依托中央和省级投资,实际建设和规划相差甚远。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哪里借米煮饭呢?陕西的答案是:用市场化手段,加大融资力度,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和资源,统筹解决县城供水问题。
2011年,陕西水务集团成立,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水务市场化思路,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力量,创新融资渠道和管理理念,以PPP模式破解县城供水困难,使一大批因资金匮乏而搁置多年的水利工程得以开工。
在韩城市侯家峪水库建设现场,铲车、推土机、拉土车络绎不绝,正在繁忙作业。该工程是韩城市继小迷川水库后又一个PPP实践项目,建成后将与薛峰水库、小迷川水库等组成水库群,联合调蓄运行,保障韩城市城乡居民、农业灌溉及城市转型发展用水需求。
在汉阴县北城街道,供水管道改造正加快进行,更换后的新管道直径是以前的4倍,用的新型材料使用寿命可达50年,将改变县城管网修修补补的状况,降低管网故障率,持续稳定地为汉阴居民提供安全自来水。
在富县,陕西水务集团累计投入资金8490万元,加快推进城区管网改造、供水一厂改造、供水二厂建设等项目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城区用水供应不足的难题。
…………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陕西水务集团正在全省多地进行水源建设和供水管网改造,积极促进县城、乡镇的供水设施建设,保障城乡居民都能够喝到健康放心的水。
“2016年,我们在已经接收的各县供水公司实施管网改造,新增日供水能力8万立方米,新增用水户4000多户。”陕西省水务集团供水公司总经理韩宏说。
智慧水务创新供水服务
长期以来,陕西各县居民供水设施产权不清晰,责任与义务不确定,矛盾不断,经济纠纷层出不穷,居民供水服务难以保障。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陕西水务集团在各接管县推行户表改造,推广物联网表、智能水表,通过“智慧水务”建设,不断提高供水服务水平,逐步解决二次供水问题。
户表改造后,可建成抄表收费一体化平台,供水公司可在平台上完成所有类型、所有厂家表计的抄表和收费工作,大幅度减少抄表收费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居民用水情况可实时自行查看,并可以手机交费,减少了水费交纳中间环节,废除了居民分摊管网维护费用及公摊水费,居民用水成本显著下降。
“手机下载APP,实时监看自家用水量,微信交费,还能预存。”汉阴县城关供销社小区的张彬斌对新小区安装的无线远传阀控水表是一百个满意。“以前的老小区只有一块表,交水费时楼长一户一户地收,并且水费是分摊的,难免存在不公。” 张彬斌说,“现在新小区每户都是独立的无线远传阀控水表,在手机上就能查看用水量,用多少水交多少费,大家心里就有数,节水意识也增强了。”
“我们以前机械抄表需要入户抄数据,然后再录入系统,最后将交费单送达用户家中,费时费力。”陕西水务集团汉阴县供水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守文说,“我们今年计划对街道沿线2000多个用户表进行改造,这项工作在以前是不可能实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缺钱。这次改造计划投资360.85万元,由陕西水务集团筹资,一下子就解决了多年的老难题。”
资金有了保障,让水务部门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新服务工作中来。目前,远程抄表系统正在富县、南郑、汉阴、子长、洋县等5个县试点推广,已经惠及群众4133户,未来将向更大范围推广应用。
此外,陕西水务集团还与中国水环境集团签订合资合作协议,就陕西省范围内及周边污水处理、污泥处置、中水回用、海绵城市建设等领域进行合资合作,形成集研发、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能力。
陕西省水务集团供水公司总工程师廖正伟告诉记者,陕西水务集团将坚定不移地走水务科技创新之路,用科技手段解决陕西水环境现状。目前集团正在开展新型消毒技术的试点,在膜分离技术、纳米陶瓷平板超滤膜、硅藻土粉末微滤成膜、远程抄表系统等技术方面进行探索和试点。同时,陕西水务集团将发起“陕西省水务科技研究产业园”的项目建设,全面促进水务行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应用。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作为公益类国有企业,陕西水务集团在保障民生、服务社会的前提下主动适应市场,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真正在市场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走出一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科学发展之路。
大力发展水电项目是陕西水务集团公益、经营双轮驱动发展的重要一环。对此,陕西水务集团与浦发银行达成贷款意向,为水电开发项目筹措资金1.3亿元。
2015年4月18日,陕西水务集团收购装机总量1.4万千瓦的南郑县碑坝河梯级电站。11月26日,留坝县桑园坝水电站并网发电,郑家坝水电站开工建设。南郑县四平、老龙嘴水电站和太白县东峡电站前期工作正在快速推进。陕西水务集团在建水电站有望在2016年年底实现水电装机10万千瓦,为水电板块上市工作奠定基础。
在韩城黄河万亩生态渔业园区建设现场,施工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据了解,陕西水务集团韩城黄河万亩生态渔业园区,是集团从韩城市流转土地2.54万亩而规划兴建,规划总投资30.1亿元。整个园区建成后,预计年生产水产品1万吨,渔业产值3亿元,年接待游客达100万人,年旅游综合收入预期达10亿元,将有力地推动韩城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韩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在距离韩城黄河万亩生态渔业园区不远的地方,韩城黄河生态渔业示范基地(九鲤坊)也在同时施工。此外,陕西水务集团还与南郑县政府签订框架协议,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投资30亿元,打造红寺湖泛旅游生态5A级景区。
据统计,2016年前10个月,陕西水务集团三大板块六项业务全面推进,累计融资14.66亿元,新开工和在建项目98个,下达投资11.15亿元,收入近6亿元,发展形势良好。
“2016年年底前,集团已形成以供水、水源、生态、渔业、水电、融资等为主的发展模式,集团资产突破100亿元。集团将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和规范管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群众提供优质放心水,为“三稳两优”做出应有贡献。”陕西水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瑜提出了“三步走”战略设想:“我们的第一步已经实现。明年,我们将夯实第二步,落实习总书记‘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指示,实现集团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