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陕西日报:智慧水务进万家 水源项目建设忙
来源:齐卉
发布时间:2016-12-02
浏览量:1244

 

我省水务市场化运作成效显著

    “我家住6楼,这么多年不仅经常停水,水也浑浊,没办法只好下楼担水或者买矿泉水饮用……现在好了,县城逐步进行管网改造,我们小区是最先受益者,不仅水压上来了,水质也好了,吃水放心又方便。”11月21日,汉阴县农机小区居民刘康富满意地说。



    近年来,陕西省水务集团积极探索创新,开展县城供水服务,以PPP融资模式,破解县城供水难题,使水务市场化成效显著。日前,记者深入汉阴、韩城等地,对我省县城供水管网建设进行了深入采访。至今年11月,省水务集团已经与15家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签订融资协议800多亿元,投资县城管网建设100多公里,日供水能力达到20多万吨,供水人口覆盖26座县城200多万人,以及30个乡镇近200万群众。



    智慧水务让居民告别抄表时代 


 

    “以前住老小区,1栋楼共用一个水表,每次交水费时要平摊,业主间经常闹矛盾。现在新小区家家都装上了智能水表,随时可以查看,家家户户用水量一目了然。还可开通手机支付水费,方便得很。”汉阴县城关供销社小区张彬彬对智慧水务带来的便利赞不绝口。



    记者从省水务集团获悉,目前,全省84个县城中有77个缺水,其中14个县城严重缺水,还有34个县城无备用水源。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省水务集团在各接管县推行户表改造,推广物联网表、智能水表,逐步解决二次供水问题。



    省水务集团汉阴县供水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守文表示,智能水表减少了水费缴纳中间环节,清除了居民分摊管网维护费用及公摊水费,居民用水成本显著下降。同时,智能水表可以远程控制用水量,如果家里无人时跑水漏水,耗水量明显不正常时,水表会自动报警。今年全县计划对沿线三个街道2339户进行户表改造,争取明年底实现全县智能水表全覆盖。刘守文说:“因为资金问题,户表改造一拖再拖,是水务集团注资360万元,才让多年的老问题迎刃而解。”



    据了解,今年全省已完成富县、汉阴、合阳、太白、洋县等11县户表改造试点前期调研、方案及预算编制,涉及6223户。其中,富县、南郑、汉阴、洋县、子长5县已进入户表改造实施阶段,将惠及4133户群众。



    PPP模式让众多水源项目落地 



    11月15日,在国家大中型水库规划内项目、“双十双网”重点水利工程——洞河水库施工现场,建设场面如火如荼。

 

    “群众盼了50年的‘洞河梦’就要实现了啊!”汉阴县水利局局长王良斌感慨地说,洞河水库工程40多年前就进行了规划,但因资金等问题一直未能开建。2012年4月,省水务集团与汉阴县政府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出资承担项目建设,才使得这个我省首个政企合作的PPP水利项目落地施工。



    洞河水库工程,是一座以灌溉、供水为主,兼有发电、防洪等综合利用效益的三等中型水库。工程建成后,可控制灌区面积4.57万亩,向灌区11万人口及汉阴县工业园区年供水量达到2300万立方米,每年可新增供水和发电收入5439万元。另外,依托洞河水库,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康体健身、生态养老和农家体验等为一体的4A级“两湖两峡”水利风景区,也即将建成开放,造福百姓。


 

    “洞河水库开工建设,开创了陕西以市场化手段促进公益性水源项目融资、建设和管理的新路径,探索了水源项目的市场化途径。”省水务集团总经理王瑜说,为掀起水库水源等准公益类项目建设高潮,省水务集团与兴业银行西安分行,签订了汉阴县洞河水库项目1亿元借款合同。



    这种“企业贷款建设项目,政府购买服务还贷”的公益性水利项目融资方式,早在2012年因省水务集团与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签订农业灌溉设施建设项目38亿元借款合同,被水利部认定为公益性水利项目融资的“陕西模式”,并在全国推广。



    如今,通过PPP融资模式,我省还启动建设了泾阳县张家山群泉、韩城小迷川水库等一批因投资不足搁置几十年的省重点水利工程。 

 

 

网址链接:http://www.sxmwr.gov.cn/sxmwr-news-dfkj-3-show-76534

  编辑:  责任编辑:  审核: